首页 资讯 正文

多措并举应对高温“烤”验 筑牢安全防线保民生

体育正文 67 0

多措并举应对高温“烤”验 筑牢安全防线保民生

多措并举应对高温“烤”验 筑牢安全防线保民生

干净整洁的邹庄村。淅川县委(xiànwěi)宣传部供图 兰考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在(zài)演示“刷脸办(liǎnbàn)”服务流程。马青竹 摄 “要更好凝聚服务(fúwù)群众,健全(jiànquán)群众利益协调机制,提高公共服务(gōnggòngfúwù)水平,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确保社会治理各项工作纵向(zòngxiàng)到底、横向到边。” 一个国家治理(zhìlǐ)体系和治理能力的(de)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办好一件件群众(qúnzhòng)身边的小事儿,才能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5月21日,本报记者深入兰考县政务服务中心(fúwùzhōngxīn)、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尉氏县张市镇、濮阳县庆祖(qìngzǔ)镇西辛庄村,探访基层高效能治理的鲜活做法。 □本报记者 龚砚庆 河南日报社(rìbàoshè)全媒体记者 马青竹 “没带身份证,原以为要白跑一趟,没想到刷个脸就把业务办了!”5月21日,兰考县(lánkǎoxiàn)居民李先生(lǐxiānshēng)前往该县政务服务中心(fúwùzhōngxīn)办理住房公积金业务,“高效办成一件(yījiàn)事”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现场指导他通过人脸比对授权获取电子身份证,顺利完成了业务办理。 “刷(shuā)脸办”是(shì)今年兰考县政务服务中心打造“无证明城市”新推出的一项服务。 2014年3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兰考县为(wèi)(wèi)民服务中心考察时,对中心工作人员说,服务中心不是万能的(de),各地效果也不一样。作为一种(yīzhǒng)积极探索,硬件好固然好,但关键是服务要到位,根本要像焦裕禄一样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乡镇社区(shèqū)、企事业单位和窗口服务单位都要把为民服务工作搞好,要以百姓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改进工作、改善服务(gǎishànfúwù),提高服务水平。 牢记(láojì)总书记嘱托,兰考县政务服务(fúwù)中心持续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年年都贴心推出新服务,只为群众办事更便捷。 “目前已有28类(lèi)证明材料、高频证照(zhèngzhào)实现‘刷脸即用’。”兰考县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副局长栗志河介绍,通过打通27个部门数据接口,归集128类电子证照、28类证明材料,实现身份证、不动产权证等高频证照“刷脸即用”,让“数据跑(pǎo)路”替代“群众跑腿”,实现了(le)从“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的(de)转变。 在政务服务大厅的(de)“跨省通办”专窗,电子屏上跳动着121个通办地区的实时数据。这个覆盖全国近(jìn)半数省份的“服务网络”,让“千里之外”的业务变得“指尖可达”。通过“豫事办”APP异地就医“直接结”、公积金(gōngjījīn)转移“秒到(dào)账”,一个个应用场景的落地,折射出兰考县(lánkǎoxiàn)打破行政壁垒、构建跨区域协同治理新格局的决心。 5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xíjìnpíng)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更好凝聚服务群众(qúnzhòng),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栗志河表示:“这为我们做好下一步的工作指出了新方向(fāngxiàng)、提出了新要求,大家都很激动(jīdòng),浑身充满(chōngmǎn)了创新干事、做好服务的力量。” 数字化改革不仅让政务服务(fúwù)更加便捷,也重塑了基层(jīcéng)治理(zhìlǐ)生态。兰考县平安建设促进中心副主任赵倩琳介绍,兰考县将“雪亮工程”“平安乡村”“蓝天卫士”“5G+高标准农田”等12个功能性平台纳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平台”指挥中心,构建起“全域覆盖、全网(quánwǎng)共享、全时可用、全程(quánchéng)可控”的智慧治理体系。今年以来(jīnniányǐlái),兰考县平安建设促进中心已累计上报基层社会治理各类(gèlèi)问题事项1.7万余件,有效处置(chǔzhì)率达99.6%,真正让科技赋能既有精度又有温度。 让日子如(rú)芝麻开花节节高 □本报记者 孟向东 李栀子 本报通讯员(tōngxùnyuán) 康帆 近日,习近平(xíjìnpíng)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tǐxì)和农业强省,着力改善(gǎishàn)民生、加强社会治理,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奋力谱写中原大地(dàd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总书记的(de)话为我们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让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5月21日,在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的西瓜大(dà)棚里,村委会副主任邹会彦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刚摘下的小(xiǎo)吊瓜(diàoguā)。 邹庄村村民原本生活在丹江口水库边(biān)。2011年6月,为了南水北调中线(zhōngxiàn)工程建设,175户750人告别故土,从原油坊(yóufáng)岗村搬迁到这里,成立新的建制村。 2021年5月13日下午(xiàwǔ),习近平总书记到邹庄村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用,落实好“四议两(liǎng)公开”,完善村级治理,团结带领群众向着(xiàngzhe)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行。 “总书记来了以后,乡亲们干劲更足了。”邹会彦告诉(gàosù)记者,为更好支持邹庄村发展,淅川县提出(tíchū)建设“大邹庄”,成立(chénglì)大邹庄联合党支部,整合邻近的(de)水闸、下孔(xiàkǒng)、孔北等村抱团发展,引进龙头企业,充分发挥生态好、水质好的有利条件,发展特色种植和旅游业,为移民发展、乡村振兴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为让“寸土”生“寸金”,该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36亩,整合(zhěnghé)各项资金2600余万元,建起353个高标准草莓(cǎoméi)大棚。仅此(cǐ)一项,每年村集体租赁收益就有三四十万元(sānsìshíwànyuán),带动户均增收2万多元。 除了草莓产业,邹庄村(cūn)还利用南水北调移民村产业发展资金,引进(yǐnjìn)渠首果园农业有限公司,建起绿色(lǜsè)果蔬园基地,种植猕猴桃、葡萄、莲藕等特色果蔬,打造集采摘、住宿、餐饮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园。 生态(shēngtài)好了,村子美了,游客来了,村民也吃上了旅游饭。邹庄村立足自身优势,挖掘移民文化(wénhuà)、红色文化和田园生态文化,打造红色旅游观光点,开展红色研学游、农耕文化研学游、农旅(nónglǚ)休闲游等,还发展民宿46家、农家乐5家,周边500余名农民受聘(shòupìn)于村里的江山文旅公司、大邹庄劳务(láowù)有限公司等集体经济组织。 “现在,我父亲在村里当(dāng)保洁员(bǎojiéyuán),妻子在镇上(zhènshàng)开了服装店,工作(gōngzuò)之余还卖起了乡村炒货,孩子都上了大学。家里十几亩耕地流转给村里的合作社,有地租、有工资,年底还有分红,一年收入十几万元不成问题!”如今,邹会彦每天忙得像陀螺,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据了解,现在的邹庄村(zōuzhuāngcūn)村民人均年(nián)收入较5年前翻了两番,农文旅融合发展使村集体经济从2022年的70万元增长(zēngzhǎng)到现在的200余万元。 □本报记者 史长(shǐzhǎng)来 汤传稷 5月21日上午,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的高标准农田里(tiánlǐ),村党支部(dǎngzhībù)书记石长锁看着滚滚麦浪(màilàng)说:“我们的田里有智慧农业设施,可以远程操控对麦田进行精准浇灌。在升级改造以前,小麦平均亩产500多公斤,现在(xiànzài)可以达到700公斤。” 尉氏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连江介绍,2020年,县财政投资3260万元,在张市镇打造了万亩高效(gāoxiào)节水灌溉示范区(shìfànqū),通过“5G+智慧农业技术”,实现了对固定式喷灌、半固定式喷灌、伸缩式喷灌等(děng)多种灌溉模式的实时(shíshí)控制、精量(jīngliàng)控制,使农田灌溉系数提高近30个百分点,还实时监测农田墒情、虫情、灾情、苗情(miáoqíng),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统计显示,2019年(nián)以来,尉氏县(wèishìxiàn)已累计(lěijì)投资6.76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8.4万亩。粮食增产只是尉氏县实施高效能治理的一个缩影。 记者在张市镇走访中发现(fāxiàn),乡村道路四通八达,村容村貌干净(gānjìng)整洁。石长锁说,沈家村有103名党员,每(měi)遇到重大事项,就开党员大会进行讨论,再作出决策。平时由村干部带领老党员组成巡逻队(xúnluóduì)进行巡逻,社会治安良好,群众十分满意。 “乡镇要从实际出发,把改进作风和增强党性结合起来(qǐlái),把为群众办实事和提高群众工作(gōngzuò)能力结合起来,把抓发展和抓党建结合起来,以实实在在的成效(chéngxiào)取信于民。”2014年(nián)5月,习近平总书记(zǒngshūjì)在尉氏县张市镇视察时作出了乡镇工作“三结合”的重要指示。10多年来,张市镇党委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乡镇工作“三结合”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jiānchí)以民为本、执政为民(zhízhèngwèimín)的服务宗旨,以突出工业、巩固农业、发展畜牧养殖业(yǎngzhíyè)促增收、保增长(zēngzhǎng),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开展践行乡镇工作“三结合”活动中,张市镇2024年共创建“五星”党支部(dǎngzhībù)2个、“四星”党支部4个。在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的基础上,该镇大力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升级,重点推广了一年四熟的“小麦—西瓜—辣椒—玉米”间作套种,农业效益大幅提升。同时,该镇依托(yītuō)1587.76万元(wànyuán)财政(cáizhèng)衔接(xiánjiē)资金发展特色农业,并扶持(fúchí)农贸市场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以更(gèng)坚定的(de)信念和更务实(wùshí)的行动推进乡村振兴,让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持续惠及每个(měigè)人。”张(zhāng)市镇党委书记黄冠华说。5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更好凝聚服务群众,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用心用情解决(jiějué)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新方向(fāngxiàng)。我们一定不负嘱托,把目标任务定位到重大要求上来(shànglái),聚焦‘两高四着力’,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黄冠华说。 好支部让村民过(guò)上好日子 □本报记者(běnbàojìzhě) 逯彦萃 马鹏宇 小满时节,再次到访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依然(yīrán)倍感(bèigǎn)新鲜:新建的居民楼清新雅致,新建的民生医院守护方圆几十里老乡的健康,小学教室传出琅琅书声,晨练归来的老人脸上挂着幸福,年轻人骑着电动车准备(zhǔnbèi)去(qù)大棚直播。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西(xī)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用浓浓的(de)乡音向习近平总书记道出了农民的“八个梦(mèng)想”:读书梦、健康(jiànkāng)梦、就业梦、致富梦、环境梦……转眼6年时间过去,一个个梦想在西辛庄村照进现实。 “你看我们现在住的,都是这种3层别墅,楼上楼下(lóushànglóuxià)共400平方米,带电梯。”村民李玉星说,“上学、看病、工作(gōngzuò)、逛公园都不用出村,几步路都到了,在俺村住的是好房子,过的是好日子(hǎorìzi)。” 说起日子越过越好的秘诀,村民用(yòng)最朴实的话讲出了最深刻的道理——“村里要想富(xiǎngfù),得有好支部”。 “过去俺村啥都没有(méiyǒu),冬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穷着嘞!”李玉星说,“1991年,连成书记接手后,喊出‘当干部就该(gāi)能吃亏(chīkuī)’,带着全村弯着腰干。打那之后,村里一年一个样。” “带好头,多交流(jiāoliú),大家心往一处想(xiǎng)、劲儿往一处使,还能过不上好日子?”李连成说。 从开始的蔬菜大棚,到电光源产业集聚区,再到投资3200万元的教育园区(yuánqū)、投资1.2亿元(yìyuán)建成的16层楼高的民生医院,村内企业超20家(jiā),年总产值突破5.2亿元,人均年收入达4.5万元,成了远近闻名(yuǎnjìnwénmíng)的“明星村”。 “乡村要振兴,不是一阵风,是一场持久战(chíjiǔzhàn),党支部得一直带头干。”李连成说,这次总书记来咱河南考察,强调用心用情解决(jiějué)群众急难(jínàn)愁盼问题,这就是咱干工作的方向。 5月21日凌晨5点,他像往常一样,雷打不动出门“巡村”,走遍村庄的(de)每一个角落、看看村里的一草一木,记下安全隐患和卫生死角(wèishēngsǐjiǎo),第一(dìyī)时间安排人消除隐患、打扫卫生。 如今,在李连成的示范(shìfàn)带动下,不足(bùzú)千人的村庄(cūnzhuāng)组建起1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让“能吃亏、肯奉献(fèngxiàn)”成为全村上下的行动自觉。“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党员干部。”这是李连成常挂在嘴边的话。 近年来,为了把基层善治的工作经验惠及更多人(gèngduōrén),西辛庄村已联合周边(zhōubiān)4个村成立了综合示范区。70多岁(duōsuì)的李连成又担任党委书记,带领5000多名村民共同发展。李连成还(hái)发起筹建了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xuéyuàn),通过“与连成面对面”“村情推介会”等课堂,让更多村党支部书记从中受益。截至目前,学院已经培训了14万余名学员,其中还有来自(láizì)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洋学员”。 “李(lǐ)书记,下一步有啥具体打算呢?”记者问道。 “干都中了嘛!按照总书记考察河南提出的要求,把俺村带好!”李连成露出了朴实的笑,“更(gèng)幸福(xìngfú)的日子还在后面呢!”
多措并举应对高温“烤”验 筑牢安全防线保民生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